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45篇
  免费   750篇
  国内免费   1273篇
林业   1158篇
农学   1501篇
基础科学   701篇
  2199篇
综合类   5120篇
农作物   1384篇
水产渔业   392篇
畜牧兽医   1107篇
园艺   439篇
植物保护   56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330篇
  2021年   391篇
  2020年   408篇
  2019年   464篇
  2018年   343篇
  2017年   596篇
  2016年   705篇
  2015年   501篇
  2014年   695篇
  2013年   778篇
  2012年   979篇
  2011年   1008篇
  2010年   755篇
  2009年   805篇
  2008年   708篇
  2007年   764篇
  2006年   685篇
  2005年   532篇
  2004年   390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加强兽药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检测技术水平,组织开展了全国省级兽药检验机构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含量测定的能力比对。依据《中国兽药典》2020年版一部附录0701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以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规定的程序进行本次能力比对。分别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法和Ss≤0.3σ准则对测试样品进行均匀性检验,采用t检验方法和■准则对样品进行稳定性考察,采用Z比分数评价各参加实验室的测试结果。参加本次能力比对的36家兽药检测实验室中,33家结果为满意,满意率91.7%。  相似文献   
92.
文博瑾  段高辉  温仲明 《草地学报》2023,31(4):1186-1197
生物多样性关系到生态系统的功能,而坡度和土壤因素是影响坡面产流产沙的重要因子。本研究基于黄土丘陵区生物多样性,并引入坡度、降雨前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探究其与坡面产流产沙总量的耦合关系。通过野外人工降雨试验,记录草本、灌木和乔木群落下的产流时间和产流产沙总量,并开展土壤植被调查。结果表明,与草本和乔木群落相比,灌木群落在延长产流开始时间和降低产沙总量上表现更优;植被群落功能离散度指数(FDiv)对产沙总量影响最大,Simpson指数(D)对产流总量影响最大,坡度仍然是不可忽视的第二重要影响因素;产流总量与坡度、土壤容重、D和功能丰富度指数(FRic)的回归关系优于产流总量分别与其的回归关系;产沙总量与坡度和FDiv指数的回归关系优于产沙总量分别与其的回归关系。植被保护与坡度改善将是该区水土保持规划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3.
为研究不同梯度氮、磷单独及混合添加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植物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本实验分析了青海省门源县典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地上总生物量,功能群水平地上生物量,植物全氮、全磷含量及氮磷比对多梯度氮、磷添加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氮、磷添加均对群落地上生物量影响极显著(P<0.001);氮添加对禾草类和豆科生物量影响极显著(P<0.001);磷添加对禾草类和莎草类生物量影响极显著(P<0.001);氮磷交互作用对豆科和莎草类生物量影响显著(P<0.05)。群落水平上,氮添加显著提高了植物全氮含量,对植物氮磷比(N∶P)有正效应,磷添加显著提高了植物全磷含量,对植物N∶P有负效应,植物全磷对N∶P的负效应大于全氮对N∶P的正效应。本研究表明氮、磷添加可能会使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组成和植物养分含量发生改变,植物群落逐渐向禾草类发展;此外,高寒草甸植物生长趋向于受氮磷共同限制。  相似文献   
94.
对四种重组竹材用酚醛树脂在不同胶液固体含量、浸胶温度和浸胶时间等条件下进行竹材浸胶试验。结果表明:胶液固体含量增加时,竹材浸胶量先增大后减小,固体含量25%时浸胶量最大,达到22.6%;浸胶温度升高浸胶量增加,浸胶温度55℃为宜;浸胶时间对浸胶量影响不呈现规律性,浸胶时间需要在60 min以上;树脂分子量大小对渗透性有一定影响,分子量偏小、分布相对较窄且均匀时,渗透性较好。  相似文献   
95.
采用两种粒径(30 nm和150 nm)的SiO2溶胶真空浸渍不同含水率(绝干、气干、调湿)的欧洲赤松和南方松边材,比较其24 h内吸液率变化规律和24 h增重率,并通过质量法分析硅溶胶处理材轴向SiO2的浓度梯度,从而考察处理材的初始含水率对SiO2溶胶在木材中渗透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木材均在绝干状态下吸液率最低,30 nm硅溶胶在气干状态下吸液率最高,而150 nm硅溶胶在调湿状态下吸液率最高。(2)初始含水率对增重率的影响与吸液率不同,30 nm硅溶胶在调湿状态下浸渍木材的增重率低于绝干状态,欧洲赤松气干状态的增重率最高。(3)初始含水率对试材中整体SiO2量的影响与增重率结果基本一致,欧洲赤松中SiO2轴向分布梯度远高于南方松,其渗透的均匀性较差。  相似文献   
96.
通过索氏抽提法和快速测定法分别测定油茶籽及压榨饼粕中的含油率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采用快速测定法测定油茶籽或茶籽饼中的含油率,其检测结果与传统索氏抽提法对比,检测数据吻合度好;同一检测结果数据分散程度小,分布精密度高,误差范围小;快速检测方法结果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97.
为了解决太行山干旱片麻岩山区极度缺水问题,以河北省太行山片麻岩山区的典型地区阜平县为试验基地,研究了坡向(X1)、坡位(X2)、坡度(X3)、土层厚度(X4)、土壤容重(X5)、土粒密度(X6)、植被覆盖度(X7)、田间持水量(X8)、毛管孔隙度(X9)、土壤质地(X10)等因素与土壤含水率(y)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土壤含水率极低,仅为3.18%~8.61%;上述因素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5,0.612,-0.078,0.992,-0.924,-0.693,0.974,0.834,0.798,0.918;除与坡度相关不显著外,其他因素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坡向、坡位、土层厚度、土壤容重、植被覆盖度等5个因子对土壤含水率影响最大;直接通径系数绝对值大小排序为土层厚度(0.609)>植被覆盖度(0.224)>土壤容重(-0.185),结合间接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来看,土层厚度、植被覆盖度、土壤容重均对土壤含水率有较大影响,其中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度为正效应,土壤容重为负效应。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8号在寒富苹果栽培上的应用进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GGR8能够提高寒富苹果的品质,20、40、60 mg·kg-1等3种施用浓度在新梢生长量、含糖量、硬度方面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尤以60 mg·kg-1的施用浓度应用效果最好,其新梢生长量达到了36.7 cm,比对照增加9.3 cm;单果质量达到了240 g,比对照增加了95 g;含糖量达到了15%,比对照提高3个百分点;硬度达到了9.5 kg·cm-2,比对照增加了1.1 kg·cm-2。  相似文献   
99.
为研究北方白菜型冬油菜花冠直径与千粒重及含油量之间的相关性,以20份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为材料,测定花器大小、农艺性状、种子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并对控制花器特征基因mf6、apetala和myb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花冠直径受雌蕊直径影响较大,主成分分析提取的3个主成分可综合为花器各性状长度、雌蕊直径和花器各性状宽度;以花冠直径为指示性状,将20份白菜型冬油菜花冠划分为3类群;相关性分析表明,花冠直径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663;千粒重与含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较于小花,mf6在大花中相对表达量上调了151.63%,而apetala和myb分别下调了83.80%和72.70%。北方白菜型冬油菜品种间花器大小存在显著差异;在育种中可通过增加花冠直径来提高千粒重,进而增加油菜产油量,培育高含油量白菜型冬油菜品种。mf6、apetala和myb基因对白菜型冬油菜花器生长发育均具有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0.
The spawning success of lithophilic salmonids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fine sediment content (“fines”) of spawning substrates, yet knowledge on the impacts of fines on the spawning of non‐salmonid lithophiles remains limited, despite their ec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 importance in European rivers. Consequently, the aim here was to use an ex‐situ experiment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sand content on egg survival and timing of larval emergence of the surface‐spawning cyprinid European barbel Barbus barbus. Thirty incubator boxes within a recirculating system were filled with one of five experimental sediment mixtures (0%–40% sand by mass) that each contained 300 fertilised eggs at a depth of 50 mm. Emerged, free‐swimming larvae were captured and counted daily to assess grain‐size effects on larval survival and emergence. Specifically, total proportion of emerged larvae, cumulative daily proportion of emerged larvae and time required to reach 50% emergence were measured during the study. Whilst the proportion of sand in the sediments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egg‐to‐emergence survival (mean survival per treatment 75%–79%), i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timing of larval emergence to the water column; early emergence was detected in treatments with elevated sand content (on average, 50% emergence after 12–13 days versus 19 days in the control). Similar to findings from salmonid studi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high sand content in spawning gravels can influence timing of larval emergence and potentially cyprinid lithophilic fish surviv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